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館員知書.選書.推書

館員知書.選書.推書
街屋臺灣

街屋臺灣

推薦人:黃振瑜

科技的進步,帶來了資訊的日新月異,路上的人們低著頭為了解世界上所有他們關注的大小事,然而,對自己生活的周遭環境可曾抬起頭好好的凝視呢?
在眼花撩亂的網路書城,有一本書,吸引了我的目光:書封上是一間手繪的建築,書名則為《街屋台灣》,圖、文皆為—鄭開翔,左上角還寫著『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書衣還有設計「看見街屋」海報,是一本會讓人陷入情境的類繪本書。
台灣有著許多觀光景點及名勝古蹟,但我們卻很容易遺忘那個街角或是某棟無人居住的老屋是不是也有著屬於他自己的故事,作者走遍北中南東甚至於離島地區,不是以城鎮的打卡景點或是旅遊簡介上標註好的建築去探索,而是先在速寫本上繪製他所鎖定要記錄的城鎮地圖,並對該地風俗民情及生活聚落型態做初步的認識,再開始探索某個街角的建築,用他所擅長的水彩技法、系統化的紀錄城市的故事,誠如作者引言法國雕術家羅丹曾說過的一句話:『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我們現居的台灣除有著在地文化外,亦也因長期接受各種外來的文化,形成了一種包容性的文化風格,進而造就許多不同樣式的建築風貌。在這本書中作者也將常有的街屋建築元素:招牌、鐵皮屋、不鏽鋼水塔、騎樓、紅磚、水泥花磚、鐵窗花及?古石做了概述,從這幾項元素中其實我們就可以感到滿滿的台灣味了,環顧我們的四周,這些元素不就也在我們的周遭呢!
那在這麼多元的街屋樣貌中,作者也幫我們歸納兩個觀看重點:「老屋的破舊歷史感」與「招牌的複雜多變性」,看著作者所記錄這樣形形色色的街屋,有麵攤、鎖店、家庭理髮店、水果行、當鋪、紅磚屋及鐵皮屋…等,喚起我小時候上下學或是去阿嬤家的途中,因為只能靠著雙腳緩緩的走在路上,所以可以一邊用雙眼紀錄沿路住家的模樣,真有著作者所述的那些元素充斥在我生活的周遭。現在想想隨著成長代替雙腳的交通工具也更加的便利,這些小時候會緩緩觀賞的景色,已經變成呼嘯而過的殘影,當我再次注意的時候,卻已變成翻新的獨棟別墅或是一整片空地招攬著建商,那些老屋的記憶也只能留存在我的腦海中了。
看著作者紀錄裡的一些老屋,有些已久無人居或是待拆建築,但卻有著它們經歷的人文意義跟社會問題,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像作者以繪畫的方式走遍台灣,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放慢我們的腳步,走讀我們生活的周遭,是不是有些地方正快速的成長,快速到根本忘記原本有過甚麼;或是過往的景色還能在你我的記憶中,卻也慢慢的消逝,但有些被遺忘的街角,彷彿被凝結在某個時空裡,一直矗立在那裡,等著我們發現它的「台灣味」。

 

最後異動時間:2023/8/18 上午 08:57: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