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館員知書.選書.推書

館員知書.選書.推書
異見的力量-心理學家的7堂決策思考課

異見的力量-心理學家的7堂決策思考課

 

 

 

 

 

 

 

 

 

 

 

 

 

 

 

 

 

 

推薦人:沈守真
這本書呈現的觀點,不同於常見的建議與暢銷書,像《紐約時報》的暢榜書-詹姆士‧蘇洛維奇(James Surowiecki)的《群眾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以及《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這類書,大多強調多數人判斷的優越性並認為成功是培養相同想法,壓抑反對聲音,鼓勵團隊合作,獎勵共識。但此書《異見的力量》完全與上述書籍的觀點迥然不同,內容強調如果一個團體或社群被共識主導而盲從是很危險,大家不敢說出心中的想法,甚至刻意忽略問題。本書充滿洞察力與諸多案例,都在說明團體中的異見能為問題提供重要的解方,它打破常規,能提升決策的品質。
共識雖然讓人舒適、和睦、有效率,但卻往往讓我們做出拙劣決策。我們常認為自己是思考獨立的,對的論據我們會接受,但事實上,面對「多數」主流意見時,我們很容易就見風轉舵,不喜歡反對立場的人,傾向以負面觀點看待他,認為他是麻煩製造者,浪費大家時間,阻礙目標,還想懲罰他,嘲笑和拒絕他;「多數」就是具有如此特別強大的說服力,就算理性告訴我們它是錯的,我們還是會追隨它,這就是「多數意見」扭曲現實的力量。大體來說,當任務愈難或是愈不明確,盲從的人就會愈多。
本書極力推崇異見不只因為它是真理,而是因為它影響我們思考的方式。每當我們面對異見,就比較不會遽下結論,異見讓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想出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當然,異見也是有缺點。異見增加衝突,有時還會降低士氣。它讓我們花更多時間討論選項並加以分析。然而這就是取捨,這取捨會帶來正面的結果。所以作者認為,就算異見本身是錯的,還是能帶來有益的結果。異見的價值來自於它對共識或多數觀點的挑戰,它解放我們的想法,讓我們能獨立思考。它刺激我們用新的方式思考,廣泛搜尋訊息與各種可能,它刺激了發散式思考。
書中也提到有人錯誤解讀異見的價值,刻意在團體中植入反對立場的工具-魔鬼代言人的技巧,希望藉此刺激發散式思考。然而從案例中發現,角色的扮演並不能激發如真誠異見者帶來的效果,重點在於有人能真誠表達不同的想法,我們的思考與決策才得以受惠。
無疑地,本書作者認為共識降低人們的決策品質,而異見則有利於作出更優質的決策。但一般而言,多數人的「共識」卻最容易影響或改變我們的想法;表達「異見」的少數雖也能說服我們,但說服方式比較迂迴,需要更多時間鋪陳和技巧。因為「隨波逐流」總是比較簡單,沒有人想要成為烈士。有些公司或團隊創造讓異見能加入決策的流程,流程中設計消除偏見的步驟與程序,我個人覺得是很好的方式。
例如Finchwood Capital這家研究投資環境及特定股票的公司,對於決策流程就經過一番地深思熟慮。首先,提案者要擬出一份投資備忘錄,同時也要針對投資的風險進行更深入的檢視-反對備忘錄。這種情況下,提案者同時也是反對者,他必須列一份深思熟慮而且具說服力的報告。這就是對「少數」異見者的精心安排,確保不同的觀點能被安全無虞地提出來討論的一種做法。
以上將異見納入機構風險評估的的做法,很值得公部門審慎研議。如何將異見導入行政決策的風險評估機制中,俾能制定更完善優質的決策品質,實為公部門刻不容緩的課題。

最後異動時間:2023/9/8 下午 05:15: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