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名人書房

名人書房
然靈

流浪書房/作家 然靈

 

  童年時期家住雨城基隆,當時是「客廳即工廠」的一九八0年代,母親踩著縫紉機趕製代工的成衣,我和兩個弟弟就圍著飯桌寫功課。母親一邊工作一邊盯著我們,圓木桌就是飯桌兼書桌,一家人擠在小客廳,既省電、小孩也方便就近管理。

 

  從小我就喜歡閱讀和畫畫,但課外書因家境清寒而難得。因此,有很多藏書的鄰居或其他同學家,就成了我的圖書館。天氣晴朗的假日午後,我們一群小孩喜歡坐在門口共讀,像是安徒生童話、湯姆歷險記、漢聲百科、日本鬼怪小說……,遠遠環視著基隆港,讓離港的船隻帶著故事出海冒險,直到太陽光轉為昏黃夕陽,母親的呼喚聲迴盪在巷子裡,我們才依依不捨原地解散。

 

  考上大學離開基隆這座愛哭城後,沙鹿靜宜大學的女生宿舍成為青春的落腳處。我的書擠在四人共用一間房的二格小書架上,隨著年級不斷換房,沒有固定的空間,倍增的書要搬遷也愈來愈吃力。考上研究所後,我開始在外租屋,藏書從大學時期的兩小格擴張成一整面牆。沒有課也沒有工作的時候,最愛鑽進台中的二手書店,在佈滿灰塵與各類舊書的書店裡尋寶,像是在搜尋武功祕笈般,因而覓得不少絕版詩集。看著滿出來的書架和愈來愈空的口袋,想想要再次搬家的痛苦,每每告誡自己再買書就「砍手」,卻總是一下子就拋諸腦後。

 

  在臺中租賃的時光長達二十多年,分別在梧棲與沙鹿兩座小鎮之間搬遷。約莫七、八坪大的套房裝載著所有青春與家當;書也像漂鳥般,隨著我在濱海小鎮之間位移,不知多久又要往下一個地方流浪。但每每工作完回到房間,有滿室的書陪伴,總讓我感到安心,享受並喜愛著一個人的孤獨感。

 

  直到2019年,我搬回了母親的故鄉──清水,定居在隨處可見橫山、稻田環繞的牛罵頭。嶄新而空蕩蕩的房間,什麼都沒有,對必須每日寫稿的我來說,書桌是最重要的。為了省錢,我決定不買新桌子,而將租貸套房裡使用了十幾年,充當書桌仍保持完好的長木板載回新居,分別以木架和鐵製層架做為支撐,熟悉的書桌便大功告成。書架照例,以三層或四層木櫃堆疊,置於牆面。新房間的擺設和以前住過的地方都差不多,只是置換了空間,許多角落的灰塵、發霉之處重見天日,回憶也重新清掃、收納,人生再度斷捨離一次,開始新生活。

 

 

 

 

 

  阿根廷作家波赫士在其作品《關於天賜的詩》中說到:「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對於熱愛寫作與畫畫的我來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加「美術館」的模樣。書房除了滿滿的藏書之外,還要有各式各樣的顏料與繪畫工具,各種不同的紙分門別類,置放在木質紙櫃中。不寫作的時候我畫畫,天馬行空描繪想像的世界,完成的畫作便掛上牆,有書有畫的房間像萬花筒,旋轉出繽紛夢幻的人間天堂。

 

  也許某一天,我和我的書又要再度流浪他方,卻也無妨!只要能隱於山林田野之中、或者面朝大海,有書有畫,便覺此生足已。我擔心的從來不是獨自生活,而是不能自由創作的話,該怎麼活下去!靜謐無聲的深夜,我用創作叩問生命種種,架上熟睡的書彷彿也發出打鼾,獨我醒在絢爛奪目、無人的遊樂園。(2021/03/02)

 

最後異動時間:2022/5/4 下午 02:40: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