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名人書房

名人書房
劉曉頤

軟書房 /詩人 劉曉頤

劉曉頤

  約莫五年了,我的生活,每天幾乎必然定在客廳青綠沙發上,泡即溶咖啡,閱讀度過一上午。由於太珍惜閱讀時光,因此除非難以排除的必要,我幾乎不把出門行程排在上午;遇到別人提出約在上午,我又不好意思把「上午要看書」這麼「文青」的理由搬出來,總口吻延延挨挨。這是我的一項龜毛的堅持,若沒有泡在書中度過上午時光,會悵有所失。

 

  即使不出門,若上午沒看夠書就到電腦前工作,心上也相當不舒坦。現代人光陰似金,我早有自覺,如此時間安排是相當奢侈的,但在過得下去的情況下,還是就如此吧。一日精華時光,豈有比用在閱讀上更適合的呢?

 

  自從搬到這個臨近山區住宅,靠落地窗的青綠沙發似乎就是我的書房。喜歡家裡布置的青綠主色調,與山區環境相當一致協調,客廳布沙發和厚窗簾一璧青綠色,落地窗外是隔壁社區小公園,樹木扶疏,青翠幽曠。當初裝潢設計師以綠色和玻璃反光為兩大重點,設計玻璃書牆隔間——特殊地,採群書書背靠玻璃書牆擺放方式,坐在沙發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書影。由於書房太狹小,因此我幾乎不會正正規規在書房裡看書;不喜歡正襟危坐,臥床看書又太頹靡。漸漸,大而軟的沙發成了我在家裡閱讀的固定空間,「軟書房」。

 

 

  沙發後方打造有小小排架,近日內閱讀的書,就放置在那裡,方便抽換。我習慣同時閱讀好幾本書,包括不同文類、不同調性的書籍。心情是流動的。隨心情幽微起伏,需要不同的書。能一天數次讀不同的書,多幸福。有時哄女兒入睡後,可以再從十點讀到十二點。晨讀、夜讀,各有其美好。  

 

劉曉頤書房

  這方閱讀空間,儼然成為我的生活基調、主視野,為此,我寫過的詩〈綠色小屋〉、〈秋分小屋〉,即以這方屬於我的實質小書房展開聯想。〈綠色小屋〉寫給家人——這間房子出於父母的心血,是親情的巨大凝注,鏡文化因其團員感而特地安排在除夕刊出。〈秋分小屋〉開頭「秋分以後,我的小屋∕是斜陽調色的藤編果籃∕盛裝兩捲混毛線球」,我現階段生命情致多慵懶。自從不做上班族,不用早起匆促趕車,至今我仍會在晨間盥洗恍神時,感到不可思議。

 

  住在台北的寫作者,約莫都有書滿為患的困擾,我總如此告訴自己,「別嘆息,大家都是如此,妳並不寂寞。」我的藏書量固定維持在千本上下,每年一兩次請二手書店來搬運,價格雖不能與原書價相比,但寸土寸金;多出一點空間,我就可以再有段時間能放心購入新書,這也是份希望感。

 

  據我所知,很多作者家裡有角落處處被書「淹沒」的慘況,而我受不了太擁擠。也不乏一些作家擁有足夠寬敞的書房、儲書空間,那一直是我的夢想,偶爾想望到新都痛了,只能安慰自己:如果可以量身打造,再大的書房我都不夠呀。另方面,市圖線上借閱系統便利,何不將國家的圖書館都視為自己的書房呢?如《空間詩學》所主張,想像是幸福的,隨之,空間充滿幸福。 (2019/09/06)

最後異動時間:2020/7/10 下午 05:27: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