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共同閱讀及表演的公孫故事會,上午在台中清水舉辦,透過共讀一本書及生動的表演,讓祖孫三代間增加代間互動,也傳承長輩的老智慧,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以越語及河洛語穿插表演的橋段,孫女學習媽媽的母語,再透過活動參與,祖孫間進行一場語言交流。
阿公講古、阿婆做紅龜粿,孫女跟著阿公阿婆一起做粿,了解年節點心的由來。
孫女vs.阿婆:「(紅龜粿怎麼做?)就是糯米浸一浸、磨一磨,再把它弄乾。」
這對祖孫,一上台小朋友就很緊張,阿婆還要提醒孫子,把廚餘分類做好。
孫子vs.阿婆:「(廚餘變黃金這本書,我們可以來做做看嗎?)好啊!我們現在就開始來做。」
透過表演活動祖孫有了互動,一起閱讀、一起學習成長,像這位小朋友,在學校和家中,學習新移民媽媽的語言,也教阿公學習越南語言,拉近三代的距離。
「是媽媽妳吃飯了沒?媽媽妳吃飯了沒?」
阿公 吳勝雄:「一直叫我參加,不然我老人家,她就一直叫我(參加)。」
孫女 吳翊綺:「學校老師教還有媽媽教(越語)的,然後學起來就感覺,以後回越南可以跟我的朋友,還有我的外公阿婆一起講話。」
在台中清水舉辦的公孫故事會,吸引了20組的祖孫參賽,活動希望偏鄉的祖孫,透過共讀及表演活動的參與,在親情的自然互動下,讓語言及老一輩的智慧傳承,能在代間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