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名人書房

名人書房
小熊

不安於室的書房/作家 小熊老師

 

  書房,是書的房間,也是人的房間。 房裡有書的味道,更有文化的味道,知識傳遞、靈感萌發乃至人生抉擇,經常在此上演。

 

  孩童時期住臺中城區,樓下是理髮廳,頂樓鐵皮屋頂下,幾個鐵灰辦公型書櫃是我和姊姊共享的閱讀小庫。高中,舉家搬遷到霧峰的獨棟新屋,寬敞了不少,姊弟分別有了自己的房間,父親幫我添上優雅的實木書櫃,外加玻璃門片那種,從小開始累積的課外讀物擺在裡頭,填不滿櫃子,我知道自己的閱讀還有很多空白。

 

  北上念大學,閱讀視野正式開展,且有了方向,文學和社會學兩條閱讀之路時而平行時而交錯。圖書館成了流連之處,後來常常書借到忘了還而被罰款,對於想讀的書便都盡量買回家,跑書店的時間更多,一買不可收拾!念研究所時,筆鋒磨亮,偶有稿費進帳,買書更放得開。這時候,書房裡的書量規模初具,屬於自己的閱讀系統也漸漸成形。

 

  出了社會從事文化編輯工作多年,遷徙在大臺北的東西南北……無論租屋空間是大是小,必少不了一個書房;理想的書房,除了沿著書牆分類擺放的書,大桌子總是必要,甚至茶几、沙發也都是延伸的書桌,有時為了寫一篇文章,就得攤開一批書進行多向閱讀,行到水窮處,移步到附近的書店和電影院晃晃。住在西門町的時候,樓下就是電影街,樂聲、日新、豪華、獅子林戲院就在幾步之遙,到我家樓下看電影,真的不是開玩笑。 

 

  一轉眼,我成了開書店的中年大叔,兼工作室的書店,招牌「熊與貓」後頭接「咖啡書房」,一樓好書販售,二樓現場借閱,門外有漂書,周邊設置了幾個漂書站。 結合咖啡複合化經營,免不了擺上一些桌椅,書店不對外營業時,每一張桌子都成了我的書桌。一張桌子可以是一個主題,一個主題就有幾本攤開的書。一張桌子可能關乎一場會議、一個企劃、一篇構思中的文章。一張桌子也可以僅僅留給一杯咖啡和一本閒書,外加一隻作伴的貓,雖然這隻貓往往只是呼呼大睡。

 

  攤開幾本書,像同時打開幾扇窗,有書房擴大的錯覺。當意識到自己活在一個無涯的世界,你會變得更有夢還是更謙卑?

 

  無論書房多大,書永遠不夠放。書到用時方恨「多」,每每急找一本書,它卻深埋書堆讓你遍尋不著。於是斷捨離成為每一位愛書人的季節性功課,如僧人打掃,當作修行的一種吧!只不過飛揚的塵埃頑強不已,搞得理書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過敏大爆發。即便如此,整理書架的過程還是極其有趣且療癒,回首來時路,書頁如鏡,照見自我心靈的臉。

 

  人生不同時期,閱讀興趣有所變化是正常的,一個階段就讓一批書作伴。那些積塵的書,如果書況還好、內容未過時,不如捐出去,讓它發揮更大的服務價值,與下一個人結緣。漂書就是這麼來的。

 

  書房力行減法哲學後,書冊的陳列方式也有了變貌,許多漂亮的書得以正面示人。繪本或攝影集的封面們一字排開,好似一檔展覽。處在這樣的書房美學空間,讀書人的愉悅指數攀升不少;書房玩布置,讓書房更有戲。擺飾、掛畫、花草、音樂,都是這齣戲的一部分。

 

  一家咖啡店的閱讀角,也可以是任一個有緣人的臨時書房。臨時書房也可以是大樹下、草地上、躲雨的涼亭、旅館的床鋪或一張公共空間裡的座椅,在哪裡讀都好,能夠讀在當下便是一種幸福,進入閱讀,你可以把世界推開自成一個小宇宙,也可以把全世界都邀請進來。

 

我的書房在哪裡?你的書房在哪裡?可不可以,那是同一個?(2021/01/25)

最後異動時間:2022/5/4 下午 02:42: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