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聞訊息

【大成報】詩人林沈默分享台語文念謠 從貴族到百姓家 趣味橫生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

  「台灣人講台灣話,台灣歌謠通四海」,大家作伙用台語來念謠!臺中市立圖書館6日晚間在大里分館舉辦「我詩予你看-台語文從貴族飛進百姓家」講座,邀請「土地詩人」林沈默分享台語文的造謠創作經驗,透過幽默風趣的舉例,讓現場參與的民眾都體會台灣在地的風俗、文化有趣的地方。


  林沈默曾獲台灣文藝、吳濁流小說獎、中華文學敍述詩獎、全國優秀青年詩獎,著有《白烏鴉》、《火山年代》、《紅塵野渡》、《夭壽靜的春天-臺詩19首》及小說《霞落大地》等詩集。他更走遍台灣309個鄉鎮市、創作台灣三字經《念故鄉-台灣地方念謠》,用母語文學闡釋著台灣歷史、台灣故事及台灣精神;因此報章媒體、書評稱譽林沈默為「台灣文學的新高山」。

  座談中,林沈默首先簡短說明台語演化三部曲,河洛化-閩南化-台灣化,都是隨著民族及朝代漸漸演化而來的。而台語8音口訣,則可用「獅虎豹鱉猴狗象鹿」的台語發音來表示台語的8個聲調。現場也朗讀多首台語順口溜,大多是與日常生活有關,例如<土地公婆>:「土地公,土地婆,一捧水,予玩呷憩陶。」展現過去人神與土地間緊密的關係。

  民眾除了聆聽台語歌謠和介紹大里地名的由來之外,現場還玩起與大里有關的問答遊戲。謎題融合了台語諧音,比如「死袂臭」猜一種昆蟲,答案是「蜂」,因為「死祙臭」代表香,而「香」和「蜂」的台語發音皆相同,讓現場民眾都覺得新奇有趣。

  中市圖館長張曉玲表示,提倡台灣母語文化脈絡,首重在地文本的關懷,讓文化、風俗、民情都可以藉台語詩,產生你我最深刻的對話。因此,台語詩並不是一個刻板、枯燥文學印象,而

  是以輕鬆、簡單的台語漢字文本,牽動詩韻的魅力;並藉由零距離的母語親和力,帶動最具歷史意義的「台灣文學」的風潮。期望透過林沈默精湛的台語文學演說,感受台灣文學的情懷、欣賞台灣文學的價值,愛上台灣文學的風采。

 

 


最後異動時間:2019/10/18 下午 02:33:00
TOP